BG大游新闻中心
News Center近年来,广西华昇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坚持“严新数绿”治企兴企实践原则,以数智化转型为引擎,以绿色低碳为目标,建成行业领先的全流程智能制造平台,产品一级品率保持100%,产品综合能耗266千克标准煤,劳动生产率突破每人每年4000吨,先后荣获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绿色工厂”等称号,探索出一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氧化铝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典范。
公司依托“三化一提升”(即标准化、智能化、生态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管理模式,构建覆盖氧化铝生产全流程的智能管控体系,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实现生产管控集中化、现场操作少人化、流程分析智慧化、业务数据资产化。
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公司以“数字技术+生产工艺”深度融合为核心,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取得三大成效:一是建成行业领先的可视化远程集控中心,集成数字孪生、AI视觉识别等前沿技术,实现堆取料、检斤等关键环节无人值守,蒸发、溶出等工序少人化操作,全厂自动化覆盖率达90%;二是创新应用“智昇氧化铝AI大模型”,开发13项行业首创技术,构建设备智能监测与工艺优化系统;三是实施生产全流程在线化管控,实现数据“不落地”流转和3D岗位自动化作业,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防范廉洁风险,生产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节能降耗成效方面,公司通过设备升级和工艺优化,单位氧化铝产品电耗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5%,其中采用设备大型化和变频调速技术实现明显节电;蒸汽系统通过梯级利用技术,使蒸汽利用率提升20%以上;焙烧炉余热利用、溶出脱硅工艺改造、光伏发电应用、循环水站传动创新等系列项目,年节约标煤超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万吨。同时,公司引进新型高效换热器,热交换效率比传统设备高出30%,并运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用能精准调控。
公司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循环利用,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坝场”“绿色工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吃干榨净工业固废。公司积极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发挥氧化铝赤泥含铁量高、含碱量低的特性,与区域水泥企业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实现外销赤泥3万余吨;同时积极推动赤泥选铁合作项目,采用的重选及强磁选选铁工艺可将赤泥减排率最高达到50%。此外,粉煤灰、炉渣等废弃物100%资源化利用,转化为环保建材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精打细算每一滴水。公司采取“监控-回用-增效”闭环管理模式,实现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与工业废水零排放。在管理层面,建立全域智能计量网络,实现100%用水实时监控,配套“节奖超罚”激励机制;在技术应用方面,研发智能加药系统使废水处理关键指标浊度的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通过工艺改造实现水资源梯级利用;在非常规水源开发上,2024年回收雨水140万吨,占新水用量38%。通过系统化创新,公司2024年水循环利用率达98%,吨产品新水消耗量降至0.94立方米,年节水创效超200万元,为氧化铝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节水解决方案。
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在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公司投产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年均研发经费强度超过3%,累计实施科技项目162项,获得专利授权67项。
在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几内亚铝土矿赤泥选铁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成果评价,被认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几内亚铝土矿生产关键技术“有机物高效脱除协同提钒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中铝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自主开发侧流苛化技术因显著节约投资,列入中铝集团核心技术推广目录。
在废气治理方面,公司采用SCR脱硝、湿法脱硫、电袋复合除尘等先进技术,热电烟气实现超净排放,焙烧烟气实现超低排放。另一方面创新实施“光伏+生态”工程,利用赤泥回水池水面建设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473万度,减排二氧化碳3937吨,相当于795公顷森林的碳汇量。
公司创建“党建+绿色发展”工作模式,以“三个坚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将绿色发展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员带头,建立“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示范”三级责任体系;坚持创新融合,打造“党建+”特色品牌。通过“组织建设、示范带动、考核激励”三措并举,实现党建工作与生态建设的深度融合。
公司党委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做深做实“共学互促”“两带两创”等活动,建成“三心”安全通廊,组织党员带头参与植树、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除杂草、一线帮扶等活动,建设赤泥坝场“党员生态示范园”,种植果树500余棵,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
在二期项目建设中,公司党委牵头制定“五不”环境标准(不露土、不扬尘、无积泥、无积水、无杂物),成立党员突击队落实“边施工边覆绿”要求,完成520株乔灌木种植和3万平米草坪铺设。党员带头践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通过“党员责任区”落实“三不落地”管理,将“绿色工地”建设纳入党支部考核。创新“党建+智能监控”模式,党员技术骨干牵头开发环保监测系统,推动“静音工厂”“无泄漏工厂”建设,实现党建工作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