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新闻中心
News Center为进一步在全市引领高效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根据《重庆市改革发展最佳实践案例选树推广办法》,确定《创新构建“九治”生态治理体系》等10个案例为2024年度重庆市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发展最佳实践案例,《数字化赋能长江生态检察官工作》等5个为提名案例。
美丽重庆特推出“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发展最佳实践案例”专栏,展示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在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效及经验做法。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围绕“绿色低碳、创新驱动、高质效优”总目标,在功能照明上坚持“经济适用、协调美观、保障功能”原则,将功能照明设施与道路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使用;在景观照明上坚持“以人为本、大气雅致、科技领先”原则,打造多层次、多侧面、立体化的夜间景观,相关做法入选2024年度重庆市绿色低碳典型案例。主要做法和特点如下:
(一)法规上坚持节能环保。修订出台《重庆市城市道路照明管理办法》,坚持以人为本、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协调美观,重点对城市道路照明的体制机制、建设、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明确加大节能改造力度,试点多杆合一、推广绿色照明产品应用。修订《重庆市城市景观照明管理办法》,指导合理选择照明方式,推广高效节能灯具和先进智能控制方式,减少景观照明能耗,使城市夜景灯光明暗有序,营造宁静、悦目、活力、祥和的城市夜空间。
(二)规划上强调突破创新。完成《中心城区城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以服务经济功能、展示景观特色为原则,全国首创打造灯景相融和分区能耗指标,梳理出47个城市多维度观景点,实现规划编制工作的创新突破,突出规划编制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路径,并荣获2023年度重庆市规划协会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项目等级评定一等奖。落实规划延续性,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将景观照明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保护暗夜空间,注重对城市天际线、江岸线、轮廓线的统一安排、整体统筹、合理布局,色温以3000k(暖黄光)为主,确保灯光画面动静结合、远近互衬、高低错落、有机统一。
(三)建设上落实绿色低碳。指导《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城市段照明设计标准》《重庆市道路LED照明应用技术规范》《重庆市城市照明智能控制应用规范》编制,进一步完善绿色节能、能耗监测、运维管理方面的技术标准。编制《重庆市城市道路全要素整合设计导则》《多杆合一建设技术导则》,规范城市照明新技术、新产品实际应用,大力推广绿色照明产品,推进节能改造,适时开展“多杆合一”试点,增加智能控制覆盖率。开展“两江四岸”核心区景观照明提升项目,实现两江四岸核心区2.4平方公里、200余栋楼宇、4座跨江大桥等载体LED灯具占比达98%,打造具有“大视角、宽视场、地标性、整体性、现场感”的山城夜景,“两江四岸”核心区景观照明功率仅为3万千瓦,兼顾夜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
(四)管理上着力精细化。印发《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实施城市照明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照明精细化管理的通知》《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照明行业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开展城市道路照明质量检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聚焦灯光照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绿色照明高质量发展,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城市道路照明标准规范,确保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安全规范有序运行。强化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将“照明及节能改造需加强”问题纳入闭环管理,相关典型做法成功入选2024年全市“八张问题清单”示范榜总榜案例。构建“市级统筹、部门协同、区级落地实施”工作机制,协调17个市级部门、3个区、20余家社会单位,推广绿色节能灯具应用,固定灯具循环使用,2023年、2024年实施迎春灯饰及灯光秀工作,并得到市委主要领导三次书面肯定性批示。
(五)节能上突出分区分级。认真贯彻落实国办相关文件精神,做好调减景观照明、保障功能照明、迎峰度夏保供电等工作。先后印发《关于开展城市照明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开展2022年迎春相关工作服务夜间经济的通知》《关于做好2022年迎峰度夏照明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城市道路照明保供电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3年迎峰度夏城市照明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城市照明及户外广告节约用电工作方案》,在优化原有管理措施基础上,对城市景观照明进行分区管控、精准调控,并加强道路照明科学管理,确保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近三年迎峰度夏全市城市照明共节电约204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34万吨。
截至目前,全市路灯111万余盏(LED路灯占75.7%),路灯智能控制率92%,多功能灯杆共5329根,景观照明灯具654万套(LED灯具占96.1%),开展路灯节能改造项目56个,新改建LED路灯7.6万盏,改造后全市LED路灯占比提升6.1个百分点,改造后节电量600余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98万吨,节能改造成效显著。
依托市政设施中数量最多、覆盖最广的路灯灯杆,通过新建和改造城市现有的灯杆设施,将传统功能单一的路灯灯杆升级为集供电、网络和控制于一体的智慧灯杆,即有利于集约共享城市资源,切实规范“杆、电、网、管、箱”设置,又能加快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和推广,营造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治理水平。2019年以来,渝中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试点,从解放碑—朝天门步行大道向周边重点区域逐步推广,陆续实施中山四路、民族路、新华路、民权路、解放西路等9条主干道的“多杆合一”项目。
并杆减量。将1100根杆体,包含路灯杆、通讯杆、信号灯杆、指示牌杆、治安监控杆等,多杆合一后整合为517根智慧灯杆,并对占道箱体就近迁移,杆体减量率达53%,人行道空间节约768㎡。目前,渝中区智慧灯杆数量约占全市的50%。
简约集成。通过新建智慧灯杆,使传统功能单一的路灯杆升级为集供电、网络和控制于一体的智慧灯杆,功能集成后平均节约能耗50%。
统筹拓展。整合交警、公安、市政、通信运营商等多部门现有杆体,满足照明功能同时承担其他公共服务功能,为智慧城市新基建提供必备的供电资源和通信网络资源,也为智慧照明、市政井盖、排水监测、灯杆倾斜、无线城市、求助报警、公共安全等末端数据采集提供挂载条件。
融合结合。将智慧灯杆作为智慧城市的“接口”和新基建的“载体”,利用多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采集数据接入网络和平台,实现智能化、交互化引流导流,集成了环境监控、边坡裸土监测、窨井盖监测、占道经营监测、下水道监测等信息化功能,统筹规划未来5年内建设需求,将数字化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平台进行有机结合,打造城市感知物联网、协同发展新基建,赋能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
并杆减量。将1100根杆体,包含路灯杆、通讯杆、信号灯杆、指示牌杆、治安监控杆等,多杆合一后整合为517根智慧灯杆,并对占道箱体就近迁移,杆体减量率达53%,人行道空间节约768㎡。目前,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渝中区智慧灯杆数量约占全市的50%。
简约集成。通过新建智慧灯杆,使传统功能单一的路灯杆升级为集供电、网络和控制于一体的智慧灯杆,功能集成后平均节约能耗50%。
统筹拓展。整合交警、公安、市政、通信运营商等多部门现有杆体,满足照明功能同时承担其他公共服务功能,为智慧城市新基建提供必备的供电资源和通信网络资源,也为智慧照明、市政井盖、排水监测、灯杆倾斜、无线城市、求助报警、公共安全等末端数据采集提供挂载条件。
融合结合。将智慧灯杆作为智慧城市的“接口”和新基建的“载体”,利用多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采集数据接入网络和平台,实现智能化、交互化引流导流,集成了环境监控、边坡裸土监测、窨井盖监测、占道经营监测、下水道监测等信息化功能,统筹规划未来5年内建设需求,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将数字化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平台进行有机结合,打造城市感知物联网、协同发展新基建,赋能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
江北区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城市建设,2017年完成第一批8362盏路灯节能改造,并在后期建设改造中,开展照明盲点暗区整治,持续推进城市照明节能改造,LED等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超过70%。根据《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综合管理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不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新路径。2021年11月,经区委、区政府批准,江北区对辖区路灯中使用时间较长,存在灯具、支臂老化、易脱落等安全隐患,且能耗高、用电量大,显色指数低的道路照明路灯共计5140盏实施LED节能改造。该项目的实施加快了LED绿色照明产品在城市照明中的应用及推广,令辖区城市照明环境更加绿色、低碳,城市照明品质提升效果显著。
LED灯具全覆盖,超额完成占比任务。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到2030年LED等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超过 80%。2021年节能改造完成后,江北区直管路灯LED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达到98%,基本实现全区直管路灯高效节能灯具使用的全覆盖。
推广先进技术,设备能效提升明显。本次改造使用的LED灯具效能达到150Lm/W,比原有90Lm/W旧灯具提升60%以上。同时,芯片采用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硅衬底倒装技术,推广了创新技术应用。
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政企双赢合作。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江北区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和运行机制,2021年节能改造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改造。项目不仅不需要区级财政投入资金,按照约定的分享比例,服务期内区政府还能分享节能款416.484万元。根据第三方实验室检测结果,改造后节电率为58.08%,每年节约电量428.481万度,年节约电费231.380万元,每年节约标煤消耗量1456.83吨、粉尘排放量1165.47吨、CO₂排放量4271.95吨、SO₂排放量128.54吨、纯水消耗量1713.92万升。
LED灯具全覆盖,超额完成占比任务。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到2030年LED等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超过 80%。2021年节能改造完成后,江北区直管路灯LED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达到98%,基本实现全区直管路灯高效节能灯具使用的全覆盖。
推广先进技术,设备能效提升明显。本次改造使用的LED灯具效能达到150Lm/W,比原有90Lm/W旧灯具提升60%以上。同时,芯片采用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硅衬底倒装技术,推广了创新技术应用。
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政企双赢合作。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江北区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和运行机制,2021年节能改造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改造。项目不仅不需要区级财政投入资金,按照约定的分享比例,服务期内区政府还能分享节能款416.484万元。根据第三方实验室检测结果,改造后节电率为58.08%,每年节约电量428.481万度,年节约电费231.380万元,每年节约标煤消耗量1456.83吨、粉尘排放量1165.47吨、CO₂排放量4271.95吨、SO₂排放量128.54吨、纯水消耗量1713.92万升。
2023年,南岸区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公开招标引入节能服务公司,对1万余盏高压钠灯实施绿色节能改造,入选全国“0碳未来·ESG创新实践”案例。
创新模式节支增收。在合同能源管理期内,LED灯具及耗材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且所产生节能效益政府和企业按照1:9比例分享,极大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实施节能改造后,每年节约标煤量约172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02吨。
高效改造提升品质。采用LED路灯照明改造后,路面平均照度提升了143%,均匀度提高了37%,城市道路照明获得明显改善。同时,城市夜间环境色彩更加贴近线以上,驾驶员的视线更加清晰,夜间出行光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安全。
智慧赋能加强管理。新装路灯均加装基于物联网通信技术的路灯控制节点,通过路灯控制系统对运行状况进行精准监测及控制,可依照不同时段用光需求远程调节光照度强弱,不仅让道路照明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还能达到二次节能目的。
创新模式节支增收。在合同能源管理期内,LED灯具及耗材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且所产生节能效益政府和企业按照1:9比例分享,极大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实施节能改造后,每年节约标煤量约172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02吨。
高效改造提升品质。采用LED路灯照明改造后,路面平均照度提升了143%,均匀度提高了37%,城市道路照明获得明显改善。同时,城市夜间环境色彩更加贴近线以上,驾驶员的视线更加清晰,夜间出行光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安全。
智慧赋能加强管理。新装路灯均加装基于物联网通信技术的路灯控制节点,通过路灯控制系统对运行状况进行精准监测及控制,可依照不同时段用光需求远程调节光照度强弱,不仅让道路照明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还能达到二次节能目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