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新闻中心
News Center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习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对一个城市特别是一个传统工业城市来说,要深入贯彻习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工作始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努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学深悟透习关于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始终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坚定不移沿着习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坚决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习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行动自觉,学深悟透习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上。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现实所需。习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民族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我们要深刻认识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是全局所系、大势所趋、现实所需,必须持续筑牢实体经济这一根基,强化新型工业化这一引擎,涵养内在势能、强化外在驱动,不断开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有力保障。
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的关键之举。习强调,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新型工业化,就没有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深入全国各地就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调研指导,在考察柳州时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作为西南地区百年工业重镇,柳州必须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始终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坚决端牢工业看家饭碗、保持发展定力,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是我国制造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指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传统产业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宝贵家底,不仅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且必须改造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上下功夫,广泛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速推进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加快机械、汽车、钢铁等重点产业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促进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转型、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工程机械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巩固提升林木加工、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优势,让“老树发新枝”。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而存在,不仅仅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更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态、环境和土壤。要以强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强制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工业设计、科技研发、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习强调,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作为老工业基地要把发展新兴产业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全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之成为破局求变、突围求进的强劲动力。新征程上,我们要聚焦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培育更多产业链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习要求,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征程上,我们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全域全时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打造“人工智能+”示范项目,构建覆盖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城市运行、重点行业赋能的全场景建设体系,为千行百业注入新活力。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既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又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深化垂直领域大模型场景应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产业集群创新基地,其中应用场景展示中心和产业集群示范基地是建设的重中之重。
以绿色低碳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绿色低碳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强调,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大量生态产品走向市场,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各方面,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无废城市”,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加快构建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体的绿色制造体系,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习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我们要更加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对新型工业化的新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强化要素保障,凝聚起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的强大合力。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习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们要准确把握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之间的关系,高水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重大科研平台,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发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深化开放合作。开放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习指出,当前,中国正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积极服务和融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先进制造业“引进来”。建强用好各类开放合作平台,推动汽车、机械等优势产品“走出去”,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靠产业,产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习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要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入开展壮大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坚持全链条谋划、全周期跟踪、全要素保障、全过程服务,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驻外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场景招商,构建起涵盖从项目谋划、洽谈、签约,到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产的全闭环工作机制,全力“招大引强、培新育优”,不断增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大力弘扬工业文化。继承保护、弘扬传承优秀工业文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精神动力。习指出,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新征程上,我们要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柳州百年工业积淀的文化资源,推动大国工匠、国家卓越工程师竞相涌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广泛凝聚起强工业、兴产业、促发展的思想共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坚守工业本色、挺起工业脊梁、重振工业雄风、再创工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