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央广网北京8月16日消息(记者 王兴亮 傅天明)“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年来,“两山”理念从浙江安吉余村发轫,逐步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指南,同时也深刻重塑了资本市场的发展逻辑与创新生态。
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市场规则不断优化,企业主体积极融入绿色基因,共同勾勒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图景,书写了资本市场向绿、向新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自2009年开始,蒙牛集团携手多方力量,在漫长的坚守与耕耘中,累计种植9800万棵沙生植物,绿化沙漠面积超220平方公里,将这片令人生畏的“生命禁区”改造成为蕴含无限生机的“沙漠绿洲”。
在这片绿洲之上,蒙牛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深化“种养加、草牧奶”协同发展,打造出一条覆盖有机种植、有机养殖、有机加工在内的牛奶有机产业链。
如今,这里35万亩优良草场郁郁葱葱,34座牧场拔地而起,14万头奶牛悠然栖息.....
“两山”理念提出以来,国家层面始终将绿色低碳发展置于战略高度,逐步搭建起覆盖全市场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向绿、向新发展。
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力度。
今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完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丰富资本市场绿色金融产品。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不止蒙牛集团,还有诸多企业积极行动,共同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天津中绿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打造“板上发电、板下放牧”模式,实现农业养殖与生态修复的“双赢”。央广网发)
星云湖,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这里曾面临水质长期劣Ⅴ类的问题,蓝藻水华面积年均达20平方公里,蓝藻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极高,对区域生态环境和居民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创“湖泊生态医院”,根据星云湖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加压控藻、藻水分离等技术进行整湖治理。如今,星云湖的水质已连续五年实现了Ⅴ类标准,部分水域水质实现了Ⅳ类的跃升,水体透明度从0.5米增至1米多,成为全国整湖治理水质提升的标杆之一。
敢叫沙漠换新颜、敢叫黑湖变碧虚……在政策与资金的双重支持下,众多上市公司添了底气、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足了勇气,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刻融入企业发展进程,成为资本市场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个生动注脚。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同样绿色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正是资本市场服务中国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绿色资本推动环境优化。今年7月,天津临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定价发行3年期4100万美元高级无抵押有担保绿色债券。
这笔天津市首单地方国企美元绿色债券,不仅为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更为区域环境优化和生态建设注入新动力。
——清洁能源带动产业协同。位于日照市岚山区的日照凯迪生态能源有限公司,以农林废弃物如秸秆、木屑等作为原料,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不仅有效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极大地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不仅如此,公司还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上游的农林废弃物收集、运输、加工产业蓬勃兴起,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下游的电力、热力供应,为绿色制造业、服务业等提供清洁动力,促进了日照市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高端方向升级。
——低碳节能促进技术革新。在燃气热水器细分领域,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一级能效产品长期受制于冷凝水处理难题,市场普及率较低。美的推出的一级能效无冷凝水燃气热水器,上市即突破10万台销量,成为“现象级”产品。这背后,是美的始终以双碳战略为研发坐标系,通过跨界融合创新,历时十年、技术迭代三次的艰辛破局。
相比二级能效产品,使用美的一级能效无冷凝水燃气热水器一年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植树11棵。若全面普及此类产品,其节能减排效果将极其可观。正如美的集团厨房与热水事业部研发总监辛森森所言:“真正的‘中国智造’,既要能攻克‘卡脖子’技术,更要能走进千家万户,让技术创新普惠于民,服务于绿色发展的时代命题。”
一个又一个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不断涌现,既是顶层设计带动下的产业升级,也是企业践行“两山”理念,将国家战略具象为清晰的产品研发路径的生动体现。
值得关注的是,绿色投资理念也正加速融入市场生态。A股市场相关绿色投资产品规模实现显著扩张,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对绿色资产的配置力度持续加大。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企业绿色发展表现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这一趋势正推动上市公司将环境责任深度融入核心发展战略,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导向。
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保障绿色金融健康发展的同时,规范的市场秩序也不可或缺,监管部门为此构建了严密的防线:以“防漂绿、强披露、控风险”为核心,构建全流程监管体系,保障绿色金融市场规范运行。
在标准执行方面,监管部门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认定机制。对绿色信贷,要求金融机构从项目立项起评估环境效益与技术可行性,2024年银行业绿色信贷不良率控制在0.7%,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的整体不良水平;对绿色债券,实施“发行前审核—存续期监管—信息披露”全链条管理,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2024年查处“漂绿”债券案例12起,涉及资金依法追回并处罚款超3亿元,形成有力震慑。
与此同时,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升级。2023年,中国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将环境信息纳入强制披露范畴;2024年,沪深交易所发布《绿色债券信息披露指引》,要求发行人按季度披露资金使用进度与项目减排成效。
针对绿色金融创新产品,监管部门还建立动态风险监测机制。依托大数据平台,对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碳期货等产品的交易行为、价格波动进行实时追踪,2024年累计发布风险预警23次,提前化解潜在市场风险,保障了绿色金融产品的平稳运行。
经过20年探索与实践,我国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向绿、向新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0.6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9.6%,一季度增加3.56万亿元。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余额分别为18.11万亿元、8.13万亿元和4.81万亿元,一季度分别增加1.47万亿元、4680亿元和4269亿元。
20年实践证明,“两山”理念引导下的资本市场,既守护了生态环境,又激活了经济动能。面向未来,随着 “双碳”目标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将继续发挥资源配置作用,通过政策创新、监管完善、企业践行的多方协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撑,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循环持续造福社会。
绿色投资理念也正加速融入市场生态。A股市场相关绿色投资产品规模实现显著扩张,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对绿色资产的配置力度持续加大。